近日,工伤保险领域出现的一系列乱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知情人士反映,一些被认定为工伤的患者,将工伤保险基金当成了“提款机”,行为令人咋舌。
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的情况尤为突出。据医院职工李医生透露,该院香山院区住院部的 60 余张床位虽常显示“满员”,但真正住院的职业病患者寥寥无几。有的住院患者一个周期住 56 天,住满后出去待一两周又被通知回来,一年住院四五次,正常抽血后便不见人影。更有甚者,医嘱里需要的氧气等治疗根本未实施,开的布地奈德等药物未输入患者体内,护士直接将输液袋剪掉丢弃。
记者拿到的多个时间点的视频、图片显示,医院系统记录着多位病人在住院且接受各种治疗,实际病房却空空如也。随机查看的两位患者信息显示,一位病人住院 23 次,另一位住院 34 次,每次住院长达四五十天。李医生表示,这些病例多为编造,在第一次的基础上修改。
除了空挂病人,一些患者还利用监管漏洞,在北京各大医院门诊频繁开药。曾经在该院工作多年的赵医生证实,工伤保险的药品目录和医保一样,但监管分别由不同部门负责。工伤保险由人社部门管理,开药周期不受限制,导致部分患者每年住院多次,只为开药和享受补贴。
针对这一现象,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医务处黄主任称,医院经常接受检查,未发现此类情况。事实摆在眼前,工伤保险基金被滥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疗保险学系主任张晓认为,目前工伤保险与医疗保险的药品目录一致,但监管却分别由地方人社部门和医保部门分别负责,这或许是导致监管漏洞出现的原因之一。
工伤保险本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制度,如今却被部分人钻空子,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堵住漏洞,确保工伤保险基金真正用在实处,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