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95岁。
周光召先生于1929年5月15日出生在湖南长沙,是一位杰出的中共党员、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学家。他不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士,更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研究工作以及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周光召早年在苏联莫斯科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1961年毅然回国,投身于国家急需的原子弹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的关键时刻,周光召曾连夜送上“定心丸”,为原子弹的成功爆炸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周光召在科学研究领域成就斐然。1958年,他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1960年,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为国际公认的PCAC的奠基者之一。回国后,他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周光召对母校念念不忘,1994年10月,他手书“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寄回聚奎母校以勉励师生;1998年11月,他又亲笔为《聚奎校史》题写书名。
周光召的一生,是为科学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为国家繁荣富强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离去,是我国科学界的重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和成就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让我们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愿他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