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动态 > 正文
2024-08-19 03:17:41

中国亏损行业之谜:生意爆棚却深陷亏损泥潭

在当今社会,一些行业看似生意爆棚,实则年年亏损,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

地铁行业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数据,2022 年最挤的地铁线路之一,上海地铁 9 号线的高峰小时断面客流量达到了 5.68 万。如此高的客流量,按常理地铁公司应赚得盆满钵满,然而现实却是许多城市的地铁不仅不赚钱,还连年亏损。

截至 2022 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共有 55 座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在已公布 2022 年年报的 31 个城市地铁公司中,扣除政府补助后,仍实现盈利的城市仅有武汉、深圳、济南、上海和常州这五个。情况稍好一些的,靠政府补助勉强维持收支平衡,像南京地铁,政府的补贴就分为票价优惠、运营补贴和专项补贴三种。

地铁之所以会亏钱,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花得多”,地铁建设成本高昂,包含征地拆迁、土地建设、购买车辆和机电设备等,每一项都是巨大的开支。以上海地铁 19 号线第三期为例,44.5 公里的长度,总投资额超 605 亿,平均每公里就要投入 13.6 亿。而且地铁建成后的运营成本也是天文数字,如福州地铁 2019 年的运营成本高达 13.45 亿,其中财务费用和折旧费两项就占了七成,人工成本也是花销大头。二是“赚得少”,不少城市地铁只靠卖车票“回血”,创收渠道单一。且大多数城市地铁的“客运强度”都没有达标,即便在客运量较高的 2019 年,也有半数以上的城市未达标准。地铁的票价相对较低,难以覆盖成本。

其实,地铁亏损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全球许多城市的地铁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但也有城市如香港,采用以地铁站点为核心开发物业的 TOD 模式,成功实现盈利,这一模式也吸引了不少内地城市学习。

面对地铁行业的亏损现状,如何实现扭亏为盈,是摆在各城市面前的一道难题。未来,或许需要在降低成本、拓展盈利渠道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