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动态 > 正文
2024-08-19 03:19:54

课间十分钟消失,小学生无奈厕所社交引关注

近日,“没有课间十分钟的小学生在厕所交朋友”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自 2021 年 9 月 1 日起,我国开始实施《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文规定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常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在许多学校,孩子们的“课间十分钟”已经消失无踪,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厕所社交”现象。

孩子们在课间时间不仅无法走进操场自由活动,甚至在走道里停留都成为奢望,他们被要求必须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安静地等待下一节课的开始。这种环境极大地压抑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让他们无法充分释放自己的能量和情绪。被逼无奈的孩子们只能在厕所里寻找交流和社交的机会,在这里,他们可以暂时摆脱束缚,与其他孩子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心声和感受。

这种“厕所社交”现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出于对学生安全的担忧,不少学校对课间活动的管理日趋严格,为了尽可能减少安全隐患,一些学校甚至设立了“一刀切”的规定,即除上厕所外,学生课间不得离开教室。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安全,但也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权利,限制了他们的社交互动。

另一方面,家长的焦虑也是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一部分家长错误地认为,课间不去户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同时,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要求孩子在学校绝对安全,甚至对孩子不小心造成的轻微皮外伤都过度反应,对老师、学校不依不饶。这种过度保护的心态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校对课间活动的严格管理。

面对这一无奈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李国华深入调研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呼吁最高法和最高检进一步细化相关法规,明确学校在履行教育管理职责后,对于学生在校园内发生意外伤害的责任归属。多年的实践证明,校方责任险在化解学校风险、减轻校方经济负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孩子们的童年不应被束缚,“课间十分钟”应当真正属于孩子们,让他们能够自由地玩耍、交流,享受快乐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