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8 日,上海书展期间,古生物学家周忠和、数学家兼诗人蔡天新、理论物理学家李淼在“我们小时候”科学家系列新书发布会上,畅谈童年时的教育对人生的影响,为人们揭示了松弛的童年与成功之间的奥秘。
三位科学家回忆起小时候,物质条件虽艰苦,但精神上却无比放松、舒展,能够自由生长。蔡天新在浙江台州度过童年,有限的生活空间和物质条件并未限制他的好奇心,他用头发检验沥青黏度的趣事,成为了其童年好奇心的有力证据。周忠和在农村长大,与各种小动物的趣味故事被写进新书,这份对万物的爱成为他求学的源动力。李淼小时候不爱说话,常独自观察水流、鱼类等自然景象,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构建了奇妙的内心世界。
他们在回忆中,展现出从不同学科角度看待世界的眼光,以及对文学、文化的诗意表达。蔡天新对故乡的风物和历史了如指掌,李淼对苏轼也有独特评价。
令人称奇的是,他们童年时从未卷入应试学习,高考时却都成为学霸,进入知名学府深造,如今在各自领域取得非凡成就。蔡天新 15 岁考上大学,既是数学家也是诗人;李淼曾是高考状元,成为理论物理学家并提出全息暗能量模型;周忠和考入南京大学,现为中科院院士。
对于如何培养更多学生,三位科学家不约而同强调了“自由”一词。李淼认为,不少孩子从小学就进入应试教育轨道是在浪费人生,应给孩子自由,让他们做喜欢和擅长的事,允许他们有特立独行的想法。因为时代发展迅速,个人未来所需学习的远超学校所教,个人学习能力愈发重要。
三位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和教育理念,为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让人们重新审视童年教育的重要性和方式。